眼花缭乱含义详解及成语典故
作者:刘洋(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时间:2025-02-15 18:54:03
阅读96次
眼花缭乱是什么意思? 
眼花缭乱,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面对复杂纷繁的事物时,眼睛感到迷乱,无法清晰辨认的状态。它常用来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以理清头绪。
1成语解释
眼花缭乱,字面意思即眼睛看到的景象纷繁复杂,令人迷乱。它不仅仅形容视觉上的混乱,更隐喻了事物本身的复杂性,使人难以分辨和应对。
2出处与典故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只教人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此后,在《儒林外史》、《西游记》等古典名著中均有出现,如《儒林外史》中描述:“匡大被他这一番话说得眼花缭乱,浑身都酥了,一总都依他说。”
3详细用法
眼花缭乱作为主谓式成语,可作谓语、定语、补语,广泛应用于文学、日常对话及专业写作中。它形象地表达了面对复杂情况时的困惑和迷茫。
4成语变体
眼花缭乱在使用过程中,还衍生出了“眼花雀乱”、“眼花撩乱”等变体,这些变体在意义上与眼花缭乱相近,均用于形容视觉上的混乱和事物本身的复杂性。
5应用场景示例
- 在描述高考志愿填报时,面对众多专业和院校的选择,考生和家长往往会感到眼花缭乱。
- 在参观大型展览或博物馆时,琳琅满目的展品也会让人眼花缭乱。
- 在职场上,面对纷繁复杂的任务和项目,管理者需要保持清醒头脑,避免被眼花缭乱的现象所迷惑。
以下是关于眼花缭乱的详细信息表格:
成语名称 | 眼花缭乱 |
拼音 | yǎn huā liáo luàn |
解释 | 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
出处 | 元·王实甫《西厢记》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补语 |
变体 | 眼花雀乱、眼花撩乱 |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