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盖弥彰含义与典故详解
作者:江小平(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时间:2025-02-12 16:47:49
阅读124次
欲盖弥彰,这个成语大家耳熟能详,但真正了解其含义与典故的人或许并不多。今天,老师就来给大家讲讲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和它的深意。
欲盖弥彰,指的是想要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这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往往适得其反。
1成语来源
欲盖弥彰这个成语,源自《左传·昭公七年》中的“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惩不义也”。这里的“章”与“彰”同义,都是明显的意思。后来,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形容那些试图掩盖错误却反而暴露无遗的行为。
2具体典故
鲁昭公三十一年冬天,邾国人黑肱带着滥城投奔鲁国。这本是一件小事,但《春秋》却记载了下来。君子对此评论道,有的人想追求名声却不得,有的人想要掩饰却反而被明白地记了下来,这是为了惩罚不义之人。这便是欲盖弥彰典故的由来。
3引证解释
在《资治通鉴》和宋袁文的《瓮牖闲评》中,都有对欲盖弥彰这一成语的引证解释。它们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使其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4现实应用
在现实生活中,欲盖弥彰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一些企业或个人在面对错误时,不是积极承认并改正,而是试图掩盖或推卸责任。这种行为往往会引发公众的强烈反感,甚至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以下是几个关于欲盖弥彰的详细案例表格:
案例编号 | 事件描述 | 掩盖行为 | 暴露结果 | 教训 |
1 | 某企业产品质量问题 | 试图通过公关手段掩盖 | 被媒体曝光,企业声誉受损 | 面对问题应坦诚应对 |
(注:以上表格为示例,实际内容可根据需要添加更多案例。)
欲盖弥彰这个成语告诉我们,面对错误和问题,最好的做法是坦诚面对并积极改正,而不是试图掩盖或逃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