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详解及历史典故
作者:纪冬(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时间:2025-02-09 08:01:01
阅读118次
完璧归赵,这一成语源自战国时期,意指将物品完好无损地归还给原主。今天,老师就来给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这个成语。
1成语来源
完璧归赵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赵国大臣蔺相如将秦王欲占为己有的和氏璧,凭借智慧和勇气,最终完好无缺地带回了赵国。这一壮举不仅彰显了蔺相如的忠诚与机智,也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
2成语含义
完璧归赵,字面意思是将完整的璧(古代一种玉器)归还给赵国,现比喻将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给原主。它强调了物品归还时的完整性,体现了对他人财物的尊重与保护。
3成语用法
该成语在句子中常作谓语或宾语,用于描述某物被完好归还的情境。其结构为主谓式,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4成语典故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详细记载了完璧归赵的故事。文中提到,秦王欲以城邑换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看出秦王的诡计,以死相逼,最终迫使秦王答应在赵国得到城邑后再交付璧。若城邑不得,则请允许他将璧完好地带回赵国。最终,蔺相如成功地将璧带回了赵国。
5相关词汇
近义词 | 物归原主、物归旧主 |
反义词 | 久假不归、巧取豪夺、横征暴敛 |
成语结构 | 主谓式 |
出处 | 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用法示例 | 他借了我的书,看完后完璧归赵,真是个讲信用的人。 |
完璧归赵不仅是一个充满智慧与勇气的历史故事,更是一个寓意深刻的成语。它教会我们尊重他人的财物,坚守诚信与原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时刻铭记这一成语所蕴含的精神,做到言行一致,诚信为本。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