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出处解析
作者:林志颖(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时间:2025-02-11 04:47:06
阅读125次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荀子的名言。这句话不仅是对古代政治智慧的深刻总结,也是对现代管理、领导力的有力启示。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句话的出处、含义以及它在历史中的应用。
1出处探源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最早见于《荀子》一书,具体在《哀公》篇和《王制篇》中均有提及。荀子通过孔子与鲁哀公的对话,生动阐述了君主与百姓的关系,如船与水,相依相存,亦能相害。
2含义解读
这句话将政权比作“舟”,百姓比作“水”。水能让船安稳航行,也能将其推翻吞没。它告诉我们,统治者若得民心,则政权稳固;若失民心,则政权危矣。简而言之,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3历史应用
唐代名臣魏征多次引用此语劝谏唐太宗,强调君主应时刻警惕民心向背。这一观点在《贞观政要》和《谏太宗十思疏》中均有体现,成为唐代政治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
4现代启示
在现代社会,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观点依然具有深刻意义。它提醒我们,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国家治理,都应注重民心所向,以人为本,才能确保事业长盛不衰。
5详细出处表格
出处 | 具体内容 | 提及人物 |
篇 | 鲁哀公与孔子的对话 | 荀子、孔子、鲁哀公 |
篇 | “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等 | 荀子 |
| 魏征劝谏唐太宗 | 魏征、唐太宗 |
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 魏征、唐太宗 |
现代应用 | 企业管理、国家治理等 | 无特定人物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仅是荀子的名言,更是跨越时空的政治智慧。它提醒我们,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应注重民心所向,以人为本,才能确保事业的长远发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