蛰的正确读音及详细解析
作者:孟小丽(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时间:2025-02-07 05:28:17
阅读144次
蛰,汉语拼音读作[zhé],这个字主要用来描述动物冬眠时藏起来不吃不动的状态。比如我们常说的“入蛰”、“惊蛰”、“蛰伏”等。
1蛰的基本字义
蛰,形声字,从虫,执声。本义即指动物冬眠,藏起来不食不动。在古代,这个字还有另一种读音[zhí],尤其在台湾,除了“惊蛰”一词外,仍保留此读音。在《说文》中解释为“藏也”,《尔雅》中则解释为“静也”。
2蛰的相关词组
词组 | 拼音 | 解释 |
蛰藏 | zhé cáng | 蛰居,潜藏 |
蛰虫 | zhé chóng | 藏在泥土中冬眠的虫子 |
蛰伏 | zhé fú | 动物冬眠,也指人蛰居家中 |
蛰居 | zhé jū | 长期隐居在某个地方,不出头露面 |
惊蛰 | jīng zhé | 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气温回升,春雷萌动,冬眠动物苏醒 |
3惊蛰节气的特别说明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每年太阳运行至黄经345度时即为惊蛰,通常在公历3月5日或6日。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冬眠的小动物被雷震苏醒出来活动,标志着春天的正式到来。
4总结
通过对“蛰”字的详细解析,我们不仅了解了它的基本字义,还掌握了与之相关的多个词组。同时,惊蛰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蛰”这个字。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