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羡鸳鸯不羡仙全诗详解
作者:林峰(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时间:2025-02-07 09:31:33
阅读99次
“只羡鸳鸯不羡仙”,这句流传甚广的诗句,实则化用了唐代诗人卢照邻《长安古意》中的“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今天,我们就来细细品味这首七言古诗的魅力。
1原诗再现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全诗以鸳鸯比目为引子,展现了诗人对纯真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即便舍弃仙位亦在所不惜。
2诗意解析
《长安古意》不仅描绘了长安的繁华景象,更深刻揭示了权贵阶层的骄奢淫逸与世事无常。诗中“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一句,尤为动人,表达了诗人对真挚爱情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
3诗歌背景
卢照邻身处初唐,社会风气渐趋开放,长安作为当时的国际大都市,繁华程度可想而知。《长安古意》正是以长安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既有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也有对权贵阶层的讽刺与批判。
4诗歌特色
此诗七言歌行,韵律优美,语言流畅,铺陈得当,既展现了长安的广阔画卷,又流露出诗人的个人情感。其艺术成就颇高,被誉为初唐七言歌行的代表作之一。
5诗歌启示
《长安古意》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深刻的社会史。它启示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纯真爱情的追求与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始终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诗句 | 解析 |
得成比目何辞死 | 表达了为爱情不惜牺牲生命的决心 |
愿作鸳鸯不羡仙 | 展现了对真挚爱情的执着追求,对仙位的淡泊 |
... | ... |
《长安古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唐代诗歌中的瑰宝,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传承。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