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典故主角揭秘
作者:孟小丽(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时间:2025-02-14 16:37:37
阅读97次
纸上谈兵,这一成语的典故主角正是赵括。它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用来比喻空谈理论,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1成语典故背景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秦军,其子赵括却是个典型的“理论派”。赵括自幼熟读兵书,谈论军事头头是道,但实战经验匮乏。赵奢生前就担忧儿子只会纸上谈兵,难以担当大任。不幸言中,公元前260年,秦军再次进犯赵国,赵括被赵王委以重任,接替廉颇指挥长平之战。赵括完全摒弃了廉颇的作战方案,一味照搬兵书,结果导致四十多万赵军全军覆没,自己也命丧沙场。
2成语含义及用法
“纸上谈兵”意指空谈理论,无法付诸实践。它常作为贬义词使用,形容那些只会空谈、缺乏实际能力的人。例如,在清代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中,就有“毕竟书生之见,全是纸上谈兵”的表述。
3详细解释及示例
解释 | 示例 |
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 新近有个大挑知县上了一个条陈,其中有些话都是窒碍难行,毕竟书生之见,全是纸上谈兵。 |
反义词:言之有物、身体力行 | 与“纸上谈兵”相反,这些词汇强调实践和经验的重要性。 |
近义词:夸夸其谈、华而不实 | 这些词汇也用来形容空谈、不切实际的行为。 |
语法结构:偏正式 | 常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详细记载了赵括纸上谈兵、导致赵军惨败的历史。 |
4启示与反思
纸上谈兵的故事告诫我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成功。空谈理论而无实际行动,终将一事无成。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时刻铭记这一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实际行动。
5总结
纸上谈兵,这一成语不仅是对赵括悲剧人生的深刻总结,更是对后世之人的警醒。我们应当时刻保持谦逊和务实,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取得真正的成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