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不成器下一句及详细出处解析
作者:陆晓东(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时间:2025-02-13 03:01:38
阅读123次
“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耳熟能详的古语,下一句便是“人不学,不知义”。它出自儒家经典《礼记·学记》,短短八字,却道出了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性。
1出处解析
《礼记·学记》中原文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这句话强调了教育在国家建设、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而欧阳修在《悔学》中也有类似表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 两者虽表述略有不同,但都传达了学习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详细解读
- 玉与人的类比:玉需雕琢方能成器,人需学习方能明理。这不仅是对玉石物理特性的描述,更是对人性、教育的深刻洞察。
- 教育的首要性:古代王者治国,将教育放在首位,因为教育能培养人的品德、才能,是国家强盛的基石。
- 人的可塑性:人的本性虽受先天影响,但后天的学习与教育能使其发生巨大变化。不学,则可能由君子沦为小人。
3相关引用
除了《礼记·学记》和《悔学》,《尚书》的《兑命》篇也有类似表述:“念终始典于学。” 强调了学习应贯穿始终。
4表格列举
以下是关于“玉不琢,不成器”及其相关内容的详细表格:
出处 | 原文 | 解读 |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 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
欧阳修《悔学》 |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 | 传达学习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
| 念终始典于学。 | 强调学习应贯穿人生始终。 |
5总结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句古语,不仅是对玉石雕琢的生动描述,更是对教育、学习重要性的深刻阐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一理念都值得我们铭记于心,不断践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