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是”的多样含义解析
作者:陆晓东(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时间:2025-02-09 12:19:57
阅读120次
在浩瀚的古文世界里,“是”这个字眼承载着丰富的内涵与多变的用法。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是”在文言文中的那些意思,让你在古文学习中如虎添翼。
1判断之“是”
首先得说,“是”最常见的用法就是作为动词,表示判断。比如《论语》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之也”,这里的“是”就是肯定判断的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是”。
2认同之“是”
“是”还可以表示“以……为是,认为……正确的”。在《墨子·尚同上》中,“国君之所是,必皆是之”,这里的“是”就是国君认为正确的意思,体现了古人的认同态度。
3指示代词之“是”
作为代词,“是”可以指代“这,这个,这样”。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中,“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这里的“是”就是指代这个地方,强调了捕蛇者的悲惨遭遇。
4四、强调宾语之“是”
在古文中,“是”还常用在前置的宾语和动词之间,强调宾语。如《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中的“小国将君是望,敢不唯命是听”,这里的“是”就起到了强调宾语“君”和“命”的作用。
以下是“是”在古文中常见含义的详细表格:
序号 | 含义 | 例句 | 出处 |
1 | 动词,表判断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之也。 | 《论语》 |
2 | 以……为是,认为……正确 | 国君之所是,必皆是之。 | 《墨子·尚同上》 |
3 | 形容词,正确的 | 今是而昨非。 | 陶渊明《归去来辞》 |
4 | 代词,这,这个,这样 |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 柳宗元《捕蛇者说》 |
5 | 动词,强调宾语 | 小国将君是望,敢不唯命是听。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
“是”在古文中的含义多样且丰富,掌握这些用法对于深入理解古文大有裨益。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古文学习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让古文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有趣。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