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含义及典故详解
作者:龙小云(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时间:2025-02-12 22:18:10
阅读104次
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大家耳熟能详,但它的真正含义和来源,你是否了如指掌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成语,让你彻底明白它的内涵。
1成语含义
胸有成竹,原意是指在画竹子之前,心中已经构想了竹子的形象。它更多地被用来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有了全面的设想和安排,胸有成竹,方能从容不迫。
2详细释义与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宋代大文豪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意思就是说,要想画好竹子,必须先在心里有竹子的完整形象。这不仅是对画画的指导,更是对生活的一种启示。
3典故解析
北宋画家文同,是画竹子的高手。他为了画好竹子,常年深入竹林观察,无论春夏秋冬,风雨无阻。正是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他在心中形成了竹子的完整形象,画起竹子来得心应手。这就是“胸有成竹”的典故。
4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如心知肚明、指挥若定等,都表达了事前有准备、心中有数的意思。反义词如心中无数、不知所措等,则表达了事前无准备、手忙脚乱的状态。
5相关表格
以下是关于“胸有成竹”的详细表格:
类别 | 内容 |
成语含义 | 画竹子前心中有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前有全面设想 |
出处 | 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
典故人物 | 文同 |
近义词 | 心知肚明、指挥若定等 |
反义词 | 心中无数、不知所措等 |
胸有成竹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在做事之前,我们应该像文同画竹一样,先在心中形成完整的构想和计划,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游刃有余。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