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庙堂之忧出处详解及原文概览
作者:任晨(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时间:2025-02-14 22:06:09
阅读92次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句千古名言,源自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此言精炼而深邃,道出了古代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
1名言出处
此句出自《岳阳楼记》,为范仲淹所作,文章通过描绘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引出作者对于“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最终归结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境界。
2文章背景
《岳阳楼记》写于宋庆历四年(1044年),当时滕子京被贬至岳州任太守,他政绩显著,重修岳阳楼,并请范仲淹作文以记之。文章不仅是对岳阳楼景色的赞美,更是对士人情怀的深刻阐述。
3原文精华
原文中,“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描绘了洞庭湖的壮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则揭示了古仁人的豁达与超脱。而“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更是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言。
4表格:文章细节列举
项目 | 详情 |
---|
文章标题 | 岳阳楼记 |
作者 | 范仲淹 |
朝代 | 宋 |
写作背景 |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 |
名言出处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5文章寓意
文章通过对比不同情境下登楼者的心境,强调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态度,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不仅是对古代士人的鞭策,也是对我们现代人的启示。
6结语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仅是一篇文学佳作,更是一份精神遗产。它教会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应心怀天下,忧国忧民。这样的情怀,值得我们每个人铭记与传承。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