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出处及解释
作者:刘洋(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时间:2025-01-31 10:06:55
阅读168次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句话是我们常常在军事题材作品或者历史讲述中听到的。那么,这句话究竟出自哪里呢?它其实就源自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中的九变篇。
原句与出处详解
《孙子兵法·九变篇》中明确写道:“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确,就是告诉我们在实际作战过程中,将领有权根据战场情况做出判断,有时候甚至可以不听从远在后方的君主的命令。这是一种对将领临敌决断能力的信任和尊重,也体现了军事行动中的灵活性和实效性。
历史实例与现代引申
历史上有很多将领因为遵循这一原则而取得胜利的例子。比如,《资治通鉴》中就记载了相关事迹。在现代,这个原则也被引申到职场中,指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员工可以先自行做出应变处理,事后再向上级汇报。
《孙子兵法》的影响力
不得不提的是,《孙子兵法》不仅在中国古代军事学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在全球范围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被誉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是军事家、战略家们必读的经典之作。
结语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句话,不仅是军事战略的一种体现,更是一种智慧的象征。它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不拘泥于一成不变的规则和命令。
表格:
以下表格详细列举了《孙子兵法》及其“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相关信息。
类别 | 内容 |
---|
出处 | 《孙子兵法·九变篇》 |
原句 | “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
意义 | 将领在战场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判断,有时可不听从后方命令。 |
历史实例 | 《资治通鉴》等史书有相关记载。 |
现代引申 | 职场中员工在特殊情况下可先自行处理,事后再汇报。 |
《孙子兵法》地位 | 中国古代军事学术的经典之作,全球范围内有深远影响。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