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减负新策,拒绝一刀切
作者:莫宁(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时间:2025-02-12 12:34:26
阅读95次
近期,全国多地推出的减负举措在教育圈内外掀起热议。作为志愿填报专家,深知减负并非简单减轻学业,而是优化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育部新闻通气会上,基础教育司司长明确指出,减负不应让学生逃避学习责任,而是要科学合理地调整学业负担。
1减负核心:优化而非消除
教育部的立场清晰:减负不是一味减少作业和课业难度,而是要减去应试强化、机械刷题等不合理负担。合理的学业负担是学生智力开发、潜力激发和能力锻炼的必要条件。减负应遵循因材施教,增加选修课程、弹性作业,确保学生达到学业标准。
2具体措施:多维度联动
学校层面,需深化教学改革,精准分析学情,实施差异化教学,减少考试次数,禁止公布成绩排名和分班考试,推行均衡编班。
校外培训方面,强化治理,严禁超标超前培训,完善“黑白名单”制度,减轻课外负担。
家校合作,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理性规划孩子未来,避免盲目参加校外培训。
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需树立科学政绩观,不以升学率单一评价,深化中高考命题和招生改革,注重综合素质考察。
3细化实施:表格详列
以下为减负具体措施细化表格:
措施类别 | 具体内容 |
---|
校内教学 | 深化教学改革,差异化教学,减少考试次数,均衡编班 |
校外培训 | 严禁超标超前培训,完善“黑白名单”,强化监管 |
家校合作 | 科学育儿指导,理性规划未来,避免盲目培训 |
政府考评 | 不以升学率考评,深化命题与招生改革 |
综合施策 | 多方联动,共同推进减负落地 |
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多维度联动,科学优化学生负担,促进全面发展。教育部的举措为减负指明了方向,期待各地能精准施策,让减负真正惠及每一位学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