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由衷含义及典故详解
作者:任志强(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时间:2025-02-12 22:49:39
阅读106次
言不由衷,这个成语大家耳熟能详,但真正了解其含义及背后典故的恐怕不多。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言不由衷,话非真心
言不由衷,意思就是说的话不是从心底发出来的,不是真心话,即心口不一。在日常生活中,这种言行不一的情况屡见不鲜,往往让人心生疑虑,难以信任。
1详细释义
由:从;衷:内心。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说的不是真心话。这个成语源自《左传·隐公三年》中的“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意思是如果说的话不是发自内心的,那么即使有人质作为保证,也是没有益处的。
2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有口是心非、阳奉阴违等,反义词则有言之有信、由衷之言等。这些词汇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言不由衷这一现象。
3典故出处
言不由衷的典故出自春秋时期,郑庄公与周天子之间的故事。郑庄公凭借自己的势力和地位,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而周天子为了取得郑庄公的信任,不得不与他互换人质。然而,即便如此,当郑庄公发现周天子仍有取代他的念头时,依然大怒,派兵收割了周朝的麦子。史官对此评论道:“说的话不是发自内心,即使互换人质也是没用的。”
4实际应用
在志愿填报、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言不由衷都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它让人难以判断对方的真实意图,从而导致信任危机。因此,我们应该学会真诚待人,避免言不由衷的行为。
5相关表格
分类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言不由衷 |
意思 | 话不是真心话,心口不一 |
出处 | 《左传·隐公三年》 |
近义词 | 口是心非、阳奉阴违等 |
反义词 | 言之有信、由衷之言等 |
言不由衷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它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基础。我们应该时刻保持真诚,避免陷入言不由衷的境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