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字读音揭秘及详细解析
作者:黎明(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时间:2025-02-15 18:09:58
阅读116次
砼的读音是“tóng”,是混凝土的简写形式。 在工程界,特别是工程设计和施工中,为了提高书写效率,“混凝土”常被简写为“砼”。
1砼的起源与背景
“砼”字由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教授于1953年创造。当时教学条件有限,学生记笔记困难重重,“混凝土”一词笔划繁多,书写不便。蔡教授巧妙地将“混凝土”简化为“人工石”,并进一步合成为“砼”,寓意人工合成的坚硬如石的物质。这一创新大大提升了笔记效率。
2砼的应用与推广
1955年7月,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正式推荐“砼”与“混凝土”并用,自此“砼”在建筑工程领域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如今,在各类建筑工程书刊中,“砼”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术语。
3砼的化学特性与用途
砼(混凝土)在预拌状态下呈流塑状,便于浇注入模和捣实固化。固化后,水泥与水发生水化反应,使混凝土硬化,具备石料般的坚硬性质。因此,砼被广泛用于建造各种形状和大小的构筑物或构件。
4砼的相关词汇与组词
砼不仅作为单独词汇使用,还衍生出了一系列相关词汇,如素砼、砼梁、砼柱、砼浇筑、防水砼等。这些词汇在描述具体工程结构和施工方法时具有重要意义。
5砼字详解表格
序号 | 内容 |
1 | 读音:tóng |
2 | 意思:混凝土的简写 |
3 | 创造者:蔡方荫教授 |
4 | 创造时间:1953年 |
5 | 化学特性:预拌、流塑、硬化 |
6 | 应用:各类建筑工程 |
砼作为混凝土的简写形式,在工程界具有广泛应用和深远影响。了解其读音、起源、化学特性及应用,对于深入理解建筑工程术语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