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于至善深度解析及典故探源
作者:龙小云(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时间:2025-02-12 06:54:19
阅读108次
止于至善,汉语成语,意指追求极致的完美境界。
1核心释义
“止”即达到,“至”为极致。这一成语是对至高无上完美状态的向往与实践,它超越了物质层面的卓越,上升到人性层面的大真、大爱、大诚、大智,是自我向无我境界的升华。
2出处探源
“止于至善”源自《礼记·大学》,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大学”不同于“小学”的六艺教育,而是修身立德,追求道德完善的学问。朱熹称其为“大人之学”,意指道德圆满之人的学问。
3详细解读
理解“止于至善”,需从三方面入手:其本身意义、结合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及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要求,更是对社会和谐的期许。
4表格详列
以下是关于“止于至善”的详细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止于至善 |
拼音 | zhǐ yú zhì shàn |
释义 | 追求极致的完美境界 |
出处 | 《礼记·大学》 |
理解维度 | 其本身意义、结合三纲、结合八目 |
5总结
“止于至善”不仅是个人修养的至高追求,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它鼓励我们不断超越,向更完美的自我迈进,同时,也提醒我们,真正的卓越不仅仅是技艺的高超,更是道德与人性的光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