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羡鸳鸯不羡仙含义解析
作者:赖小刚(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时间:2025-02-12 12:47:25
阅读151次
“只羡鸳鸯不羡仙”,这句俗语源自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所作的《长安古意》。它表达的是人们对忠贞不渝爱情的向往,即便成仙,也不如与爱人相守到老来得幸福。
1俗语由来
这句俗语化用了卢照邻《长安古意》中的诗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它不仅是对美好爱情的颂扬,也反映了古人对神仙生活的淡然态度。
2出处与背景
《长安古意》是唐代诗人卢照邻的代表作,此诗以古意写今情,描绘了长安的繁华景象和社会风貌。其艺术成就极高,被誉为初唐七言歌行的典范。
3原文与译文
原文选段:“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译文大意为:问她们可曾吹箫,她们答说曾习舞蹈度过年华。只要能与心爱之人相守,即便死亡也心甘情愿;宁愿做凡人与爱人相伴,也不羡慕神仙生活。
4详细赏析
此诗艺术特征鲜明,结构宏大,情感真挚。它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震动了当时的诗坛。卢照邻以粗豪而圆润的笔触,展现了长安的繁华与统治阶级的奢侈生活,同时寄托了对纯真爱情的向往。
5相关信息表格
项目 | 详情 |
---|
俗语名称 | 只羡鸳鸯不羡仙 |
出处 | 《长安古意》- 卢照邻 |
含义 | 向往忠贞爱情,不羡神仙生活 |
原文选段 | 借问吹箫向紫烟... |
艺术成就 | 初唐七言歌行典范,诗歌史划时代作品 |
“只羡鸳鸯不羡仙”不仅是对古代美好爱情的颂扬,也是对现代人爱情观的一种启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更应珍惜身边人,相守到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