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觉”的多重含义详解
作者:纪华(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时间:2025-02-09 23:29:49
阅读105次
在浩瀚的文言文世界里,“觉”这个字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蕴含着丰富而多变的含义。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字的几大核心释义,带你领略它在古代文献中的独特魅力。
1觉悟与醒悟
在《项羽本纪赞》中,“身死东城,尚不~寤”,这里的“觉”指的是觉悟、醒悟,意味着至死都未能明白过来。同样,在《归去来兮辞》里,“~今是而昨非”,则表达了作者醒悟到今日之是与昨日之非的感慨。
2发觉与觉察
《李愬雪夜入蔡州》中,“城中皆不~之”,这里的“觉”意为发觉、觉察,暗示了城中守军并未察觉到李愬的潜入,从而凸显了李愬的智勇双全。
3感觉与觉得
在《滕王阁序》中,“天高地迥,~宇宙之无穷”,这里的“觉”表示觉得,展现了作者面对广阔天地时的无限感慨。而在《琵琶行》里,“是夕始~有迁谪意”,则表达了诗人突然感受到被贬谪的悲凉。
4四、睡醒
“觉”还有睡醒之意,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惟~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这里的“觉”便是指从梦中醒来,回到了现实。
5五、通“较”,差、不如、不及
“觉”在古文中还有通“较”的用法,表示差、不如、不及。如《世说新语·捷悟》中的“我才不及卿,乃~三十里”,便体现了这种用法。同时,“觉”还可以表示差别、差异,如葛洪《抱朴子·论仙》中的描述。
以下是“觉”在文言文中的详细释义表格:
读音 | 词性 | 释义 | 例句 |
jué | 动词 | 觉悟;醒悟;明白 | 《项羽本纪赞》:“身死东城,尚不~寤。” |
jué | 动词 | 发觉;觉察 | 《李愬雪夜入蔡州》:“城中皆不~之。” |
jiào | 动词 | 通“较”,差,不如,不及 | 《世说新语·捷悟》:“我才不及卿,乃~三十里。” |
“觉”在文言文中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字,它既能表达内心的醒悟与觉悟,又能描述对外界事物的感知与觉察,还能表示睡醒与比较的差异。掌握这些含义,对于深入理解古代文献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