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旦”的多重含义详解
作者:龙小云(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时间:2025-02-09 03:54:13
阅读45次
在文言文中,“旦”这个字含义丰富,理解它在不同语境下的意思,对于深入研读古籍至关重要。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旦”在文言文中的那些事儿。
1日出时分,晨光初现
“旦”最基本的意思就是日出的时候,即早晨。比如《涉江》中的“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湖”,以及《木兰辞》中的“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这里的“旦”都指的是早晨。
2一日之始,时光流转
“旦”还可以表示一天,或者一日。《捕蛇者说》中提到“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这里的“旦旦”就是每天的意思。
3戏曲角色,旦角之美
在戏曲中,“旦”特指扮演妇女的角色,有青衣、花旦、老旦、武旦等多种分类。《窦娥冤》中的“刽子磨旗、提刀,押正旦带枷上”,这里的“正旦”就是戏曲中的女性角色。
4乐曲声调,古韵悠长
“旦”在古乐中还有乐曲声调名的意思。《隋书·音乐志中》记载,古代音乐有七调,其中又有五旦之名,旦作七调,可见“旦”在音乐中的独特地位。
5通假用法,鸟鸣求旦
“旦”还可以通假为“鴠”,是一种夜鸣求旦的鸟。《礼记·坊记》中提到的“相彼盍旦,尚犹患之”,这里的“盍旦”就是这种鸟。
序号 | 含义 | 例句 |
1 | 日出时分,早晨 | 《涉江》: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湖。 |
2 | 一天,一日 | 《捕蛇者说》: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
3 | 戏曲角色,旦角 | 《窦娥冤》:刽子磨旗、提刀,押正旦带枷上。 |
4 | 乐曲声调名 | 《隋书·音乐志中》:然其就此七调,又有五旦之名。 |
5 | 通“鴠”,鸟名 | 《礼记·坊记》:相彼盍旦,尚犹患之。 |
“旦”在文言文中是一个含义多样的字,掌握它的多重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古籍中的文字内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