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阵以待成语详解及典故出处
作者:刘洋(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时间:2025-02-12 09:05:35
阅读108次
严阵以待,备战无虞
严阵以待,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种高度戒备、准备迎敌的状态。它意味着各方面都已做好充分准备,只待敌人来袭,便可迅速投入战斗。让我们从几个方面深入剖析这一成语。
1成语释义
严阵以待,指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着要来犯的敌人,形容做好完全的准备工作。其中,“严”代表严肃整齐,“阵”指战斗队列,“待”即等待。整个成语传达出一种严谨、有序且充满战斗意志的氛围。
2历史出处
该成语最早见于《资治通鉴·汉纪·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阵以待之。”描述了光武帝亲自统率六军,摆好阵势等待敌人的场景。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中也有多次提及,如第十六回:“鲍叔牙闻鲁侯引兵而来,乃严阵以待。”
3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有枕戈待旦、厉兵秣马,均形容做好战斗准备;反义词则包括麻木不仁、麻痹大意,表示缺乏戒备和准备。
4应用实例
在历史小说中,严阵以待常被用来描绘战争前的紧张氛围。如郑和远航时,根据事先得到的消息,命令军士们严阵以待,展现了其谨慎且果敢的军事指挥才能。
5详细表格
以下是关于严阵以待的详细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严阵以待 |
拼音 | yán zhèn yǐ dài |
释义 | 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敌人,形容做好完全准备 |
出处 | 《资治通鉴·汉纪·光武帝建武三年》等 |
近义词 | 枕戈待旦、厉兵秣马 |
反义词 | 麻木不仁、麻痹大意 |
严阵以待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成语,更是历史与文化的结晶。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应保持高度的戒备和准备,以不变应万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