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
作者:赖宁(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时间:2024-12-14 09:57:03
阅读132次
社会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髓所在。 这一理念,是我们党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经过深思熟虑与实践探索后得出的宝贵结论。它不仅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揭示,更是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指导思想。
1历史经验的总结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探索,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日益清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论断,凝聚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体现了党对社会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
2基本经济政治制度的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社会和谐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旨在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3社会矛盾的非对抗性
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人民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这决定了我们能够通过和平、渐进的方式,通过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的调整和改革,妥善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4理论创新的成果
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这一创新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宝库,也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我们党不懈追求的社会发展目标。在新时代的历史征程中,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序号 | 时间节点 | 重要事件或论断 | 对社会和谐的影响 |
---|
1 | 新中国成立后 | 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逐步深入 | 为社会和谐理念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
2 |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 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 正式确立了社会和谐的重要地位 |
3 | 改革开放以来 | 基本经济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 为社会和谐提供了制度保障 |
4 | 当今时代 | 通过和平、渐进方式解决社会矛盾 | 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
5 | 未来展望 | 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将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实现民族复兴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