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庙堂之高忧民出处及深意解析
作者:雷丽(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时间:2025-02-14 18:52:39
阅读129次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这句传世名言出自北宋大文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篇千古名篇及其背后的深意。
1原文精髓
《岳阳楼记》不仅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更通过迁客骚人的不同情感反应,展现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这不仅是范仲淹个人的座右铭,更是他一生行为的准则。
2思想内容
范仲淹虽身处江湖之远,心却系着国家大事。即便遭受迫害,他仍坚守理想,不忘初衷。这篇文章不仅是对自己的鞭策,更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在那个封建时代,范仲淹提出的“先忧后乐”思想,无疑是一股清流,激励着无数士大夫挺身而出,为国为民。
3后世影响
《岳阳楼记》的影响力跨越千年,成为治国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政事通达、人心和顺,成为后代治国理政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后世更有“居官警语”云:“善为治者,贵运轶民之隐,达民之情。”这其中的“通”字,正是“政通人和”的关键所在。
4详细解读表格
以下是《岳阳楼记》相关内容的详细解读表格:
序号 | 内容 | 解读 |
1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范仲淹身处高位,仍心系百姓。 |
2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范仲淹的豁达胸怀,不受外物影响。 |
3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范仲淹的政治抱负,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
4 | 后世影响 | 成为治国理念,政事通达、人心和顺。 |
5 | “政通人和” | 揭示了治国理政的关键所在。 |
《岳阳楼记》不仅是一篇文学佳作,更是一部充满智慧的政治宣言。它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要心怀天下,为国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