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春望》原文及历史背景
作者:陆晓东(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时间:2025-02-14 19:24:34
阅读35次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句流传千古的诗句,直击人心,它描绘的正是唐朝历史上那场惊心动魄的“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六月,安禄山攻陷长安,杜甫亲眼目睹了这场战乱带来的满目疮痍,从而创作了《春望》这首传世佳作。
1原文再现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译文解读
国家虽破,山河依旧;春日城中,草木丛生。感伤时事,见花流泪;别离亲人,闻鸟心惊。战火连绵,三月未息;家书一封,万金难抵。愁绪满怀,搔首白头;稀疏短发,难插发簪。
3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继位为唐肃宗,杜甫听闻后,安顿家属,只身投奔朝廷,却不幸被叛军俘获,送至长安。至德二年春,杜甫在沦陷区目睹长安的萧条,心生感慨,写下此诗。
4详细事件表
以下表格详细列举了安史之乱及《春望》创作的相关事件:
时间 | 事件 |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 | 安禄山起兵叛唐 |
天宝十五年六月 | 叛军攻陷潼关,玄宗逃往四川 |
天宝十五年七月 | 太子李亨继位,改元至德 |
至德二年春 | 杜甫在长安创作《春望》 |
至德年间 | 杜甫被叛军俘获,后未被囚禁 |
5历史影响
“安史之乱”不仅给唐朝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历史走向。而杜甫的《春望》,更是以其深情的笔触,记录了这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