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夺天工含义及典故详解
作者:霍小龙(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时间:2025-02-15 23:05:07
阅读95次
巧夺天工,意指人工的精巧技艺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高超。这一成语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与文化内涵。
1成语释义
巧夺天工,其中“夺”意为胜过,整个成语用来形容某物或某技艺之精巧,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仿佛非人力所能及,实则出自匠人之手。
2成语出处与示例
该成语最早见于元代赵孟頫的《赠放烟火者》诗,诗中赞美人间的烟火技艺巧夺天工。现代如吴玉章在《庆祝长江大桥通车》中也使用了这一成语,形容人力之伟大,连天堑也能飞渡。
3成语典故:甄皇后与灵蛇髻
甄氏,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因战乱被曹丕纳入府中,后成为魏国皇后。为保持宠爱,甄皇后每日晨起精心梳妆,模仿宫前庭院中一条美丽绿蛇所含红珠变幻的形状梳头,久而久之,她的发型“灵蛇髻”精致巧妙,被赞誉为“巧夺天工”。
4详细解释表格
序号 | 解释项 | 具体内容 |
1 | 成语名称 | 巧夺天工 |
2 | 含义 | 人工精巧胜过天然 |
3 | 出处 | 元·赵孟頫《赠放烟火者》 |
4 | 典故人物 | 甄皇后 |
5 | 典故精髓 | 甄皇后模仿绿蛇梳头,发型巧夺天工 |
6 | 现代应用示例 | 吴玉章《庆祝长江大桥通车》 |
5成语意义与启示
巧夺天工不仅是对技艺高超的赞美,更是对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肯定。它启示我们,在追求技艺精进的同时,也要注重创新,勇于突破,方能创造出更多令人惊叹的作品。
巧夺天工这一成语,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内涵,成为了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