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生取义出处详解
作者:孟小丽(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时间:2025-02-17 06:25:05
阅读50次
舍生取义这一成语,源自先秦时期的儒家经典《孟子·告子上》。它讲述了一种崇高的道德选择:在生命与正义之间,选择正义而舍弃生命。
1成语出处
《孟子·告子上》中原文为:“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话直接点明了舍生取义的内涵,即在生命与正义的天平上,正义的分量更重。
2成语含义
舍生取义,意指为了正义事业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它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于道义、气节的重视,以及对于个人品德修养的追求。
3成语应用
在历史长河中,无数英雄豪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舍生取义的精神。从古代的忠臣义士,到近现代的革命先烈,他们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
4成语示例
以下是一些关于舍生取义的示例:
村子里的人为了纪念这位舍生取义的勇士,筹建了他的铜像。
抗日战争时期,许多抗日英雄舍生取义,保卫祖国。
君子最重名节,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在所不惜。
5孟子简介与贡献
姓名 | 孟轲(字子舆) |
---|
时代 | 战国时期 |
---|
国籍 | 邹国(今山东邹城市) |
---|
身份 | 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
---|
主要贡献 | 倡导“以仁为本”,编写《孟子》一书 |
---|
舍生取义不仅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价值观,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坚守正义,勇往直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