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敦”的多重含义解析
作者:刘晓婷(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时间:2025-02-07 17:47:11
阅读140次
在浩瀚的文言世界里,“敦”这个字眼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多样的语义表达。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敦”在文言文中的那些意思,让你在古文阅读中更加游刃有余。
1敦之基础含义:厚道与驻扎
“敦”在文言文中首先给人以厚道、笃厚的印象,如《韩非子》中的“敦祇恭厚”。同时,它还能表示驻扎之意,如扬雄《甘泉赋》所述:“敦万骑于中营兮”,这里的“敦”便是驻扎万骑之军。
2敦之引申义:督促与推崇
“敦”还有督促、催促的意味,如《晋书·谢安传》记载:“累下郡县敦逼,不得已赴召”。它还能表达注重、推崇之情,谢朓《赋贫民田》诗中“敦本抑工商”便是对农业的重视与推崇。
3敦之特殊用法:通假与器具
“敦”在文言文中还有通假用法,如通“屯”,表示驻扎;通“雕”,意为彩画、刻画。它还能指代古代盛黍稷的器具,这一用法在《礼记·明堂位》中有所记载。
4敦之诗意表达:团园与聚拢
在《诗经》中,“敦”还承载着诗意与画意,如“敦瓜苦”中的“敦”形容瓜的形状团圆可爱;“敦彼行苇”中的“敦”则描绘出芦苇聚拢的景象。
5敦之详细解析表
读音 | 含义 | 例句及出处 |
dūn | 厚道 | 《韩非子·难言》:“敦祇恭厚。” |
dūn | 驻扎 | 扬雄《甘泉赋》:“敦万骑于中营兮。” |
dūn/tún | 督促 | 《晋书·谢安传》:“累下郡县敦逼。” |
dì | 古代盛黍稷的器具 | 《礼记·明堂位》:“有虞氏之两敦。” |
diāo(通“雕”) | 彩画;刻画 | 《诗经·大雅·行苇》:“敦弓既坚。” |
tuán(通“团”) | 团;园 | 《诗经·豳风·东山》:“有敦瓜苦。” |
“敦”在文言文中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丰富多样,既有基础的厚道、驻扎之意,又有引申的督促、推崇之情,更有特殊的通假与器具用法。掌握这些含义,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古文,领略文言之美。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