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堂大笑含义及典故详解
作者:雷丽(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时间:2025-02-15 17:53:57
阅读114次
哄堂大笑,这个成语大家一定不陌生,它用来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的场景。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成语的由来和用法。
1哄堂大笑的基本解释
哄堂大笑,拼音为hōng táng dà xiào,是一个典型的汉语成语。它形象地描绘了众人因某事而发笑的场景,整个屋子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2成语出处与典故
这个成语出自唐代赵璘的《因话录》卷五。书中记载,唐朝御史台分台院、殿院、罕院,其中一御史负责知杂事,称为杂端。在公堂会食时,大家都保持严肃,不敢笑言。但杂端一笑,三院的人都跟着笑,这种笑称为哄笑,且不会被罚。还有一个宋朝的故事,说一位慢性子的人穿新靴子,被急性子的朋友误会仆人贪污,结果他慢条斯理地抬起另一只脚,引得在场人哄堂大笑。
3成语用法与示例
哄堂大笑在句中可作谓语、补语,含有褒义。比如,在清代曾朴的《孽海花》第十四回中,就有“因把在筱亭客厅上的事情,说了一遍。大家哄堂大笑”的描述。
4详细解释表格
以下是关于哄堂大笑的详细解释表格: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哄堂大笑 |
拼音 | hōng táng dà xiào |
解释 | 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
出处 | 唐·赵璘《因话录》卷五 |
语法 | 偏正式;作谓语、补语;含褒义 |
示例 |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四回:大家哄堂大笑 |
5总结
哄堂大笑,一个简单却富有画面感的成语,不仅描绘了欢乐的场面,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大家能对这个成语有更深入的了解。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