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全诗及详细赏析
作者:梁爽(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时间:2025-02-03 00:38:53
阅读44次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主席的经典诗作,写于1935年10月,正值红军长征即将胜利结束之际。这首诗不仅是对长征历程的艺术再现,更是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精神的真实写照。
1全诗内容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创作背景
1934年10月,为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实力,并北上抗日,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踏上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之路。这首诗便是在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创作的。
3诗歌赏析
赏析点 | 内容 |
首联 | 总领全诗,展现红军不怕困难的豪情。 |
颔联 | 夸张手法写山,表现红军勇敢无畏的英雄气概。 |
颈联 | “暖”和“寒”字对比,传达战胜困难的激动与九死一生的回味。 |
尾联 | “更喜”回应首联,胜利在望,尽展笑颜。 |
整体 | 全诗构思巧妙,情感真挚,是长征精神的生动体现。 |
4艺术特色
全诗运用了对比、夸张等艺术手法,将红军长征的艰难险阻与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形成了鲜明对比,展现出了红军战士的豪迈气概和坚定信念。
5总结
《七律·长征》不仅是一首艺术价值极高的诗作,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所展现出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