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要素
作者:龙燕(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时间:2024-11-13 08:03:07
阅读118次
科学发展观,这一引领中国社会发展的核心理念,其形成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多重条件的汇聚与碰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其背后的形成条件吧。
根本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中国在踏入社会主义道路时,生产力水平相较发达国家有着不小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阶段,以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这一国情,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奠定了坚实基础。
现实基础: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以及思想观念都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些新特征,要求我们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重要借鉴: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与发展理念。战后,世界各国普遍追求经济增长,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社会不公、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我国在发展中汲取了这些教训,力求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还得益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对国外有益经验的借鉴,以及对我国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吸收。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科学发展观形成的丰富土壤。
我们要明确,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指引。它全面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求,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和发展的重要理念。
以下表格详细列举了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及其相关内容,以便大家更直观地理解:
形成条件 | 相关内容 |
---|
根本依据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
现实基础 | 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
重要借鉴 | 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与发展理念 |
理论继承 | 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基本观点 |
经验借鉴 | 国外发展实践中的有益经验 |
文化吸收 | 我国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中的精华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