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中的通假字详解
作者:林志颖(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时间:2024-11-29 23:24:44
阅读223次
在研读《过秦论》这篇经典古文时,我们会发现其中运用了不少通假字。这些通假字,既是古代汉语的特点,也是理解文章深意的关键。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解析一下《过秦论》中的通假字。
孝公既“没”:这里的“没”,并非指没有,而是通“殁”,表示死亡。这是古代对君主去世的一种委婉说法。
“从”通“纵”:在文中,“合从缔交”的“从”,实际上是“纵”的通假。它指的是战国时六国联合对抗秦国的策略,即合纵。
“倔”起阡陌之中:此处的“倔”,不读juè,而是通“崛”,意为突然兴起。它形象地描绘了秦国在诸侯国中迅速崛起的态势。
“景”通“影”:“赢粮而景从”的“景”,通“影”,表示像影子一样跟随。这里用来形容天下百姓纷纷归附秦国的盛大场面。
百有“余”年矣:这里的“有”,通“又”,表示再加上、还有的意思。它用来强调秦国统治时间之长。
除了以上几个例子,《过秦论》中还有“衡”通“横”、“何”通“呵”等通假用法。这些通假字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涵,也给我们理解古文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理解这些通假字,我特意整理了一个详细的表格,供大家参考。(见下表)
原文 | 通假字 | 本字 | 解释 |
---|
孝公既没 | 没 | 殁 | 死 |
合从缔交 | 从 | 纵 | 合纵 |
倔起阡陌之中 | 倔 | 崛 | 突然兴起 |
赢粮而景从 | 景 | 影 | 像影子一样 |
百有余年矣 | 有 | 又 | 再加上、还有 |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通假字,我们不仅可以更准确地理解《过秦论》的思想内容,还能感受到古代汉语的博大精深。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细心揣摩、举一反三,不断提升自己的古文素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