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至于”古今异义及用法演变
作者:雷小川(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时间:2024-12-14 02:58:13
阅读247次
在文言文的世界里,古今异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体现了语言的演变和发展。今天,我们就来聚焦“至于”这个词,看看它在古今之间有着怎样的变化。
“至于”的古今之旅
在古代,“至于”承载了多重含义。它可以表示“甚至”,如在《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中,左师公所言“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这里的“至于”就强调了程度的加深。同时,“至于”还有“造成”的意味,这在《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隆中对》中有所体现,当说到“遂用猖獗,至于今日”,它便传达了一种结果或后果。“至于”还能用于引出下文的结果,如在《六国论》中的“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以及表示时间或地点的到达,如在《与朱元思书》中的“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现代语境下的“至于”
转眼来到现代,“至于”的含义有所简化,但也更为精确。它常作为副词出现,表示事情达到某种程度,如“你不至于不及格吧?”;作为连词,它则能轻巧地另提一事或引入另一情况,如“文章写得很通畅,至于生动,是进一步的要求。”;而在某些语境下,“至于”仍保留了其原始的“到达”之意,但使用频率相对较低。
古今异义的启示
通过“至于”的古今异义之旅,我们不难发现语言是在不断变化中的。这种变化既是时间的印记,也是文化发展的见证。因此,在学习文言文时,我们需要用动态的视角去理解和把握每一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总结与展望
“至于”的古今异义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也提醒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去拥抱语言的变化。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文化的深入交流,我们期待更多有趣的古今异义现象被发掘和探讨。
“至于”古今异义对照表
古义 | 例句 | 今义 | 例句 |
---|
甚至 |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中的“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 | (此义现代不常用) | (无) |
造成 |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隆中对》的“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 (此义现代不常用) | (无) |
引出下文结果 | 《六国论》中的“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 连词,另提一事 | “文章写得很通畅,至于生动,是进一步的要求。” |
到了 | 《与朱元思书》的“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到达(少用) |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现代文引用古文) |
(无) | (无) | 副词,表示程度 | “你不至于不及格吧?”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