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利于民不必法古的出处及意义
作者:林志颖(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时间:2025-02-01 03:06:58
阅读36次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这句话,深得我心。它出自哪里呢?告诉大家,这是汉朝刘安在《淮南子》的《汜论训》里所说,表明在创新和发展中,我们应以人民利益和事情成功为导向,不必拘泥于古法旧规。
1出处的详细解读
《淮南子》这部古籍,汇集了汉初的众多思想精华。在《汜论训》这一章节里,作者明确提出了“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的观点。这里的“苟”是如果的意思,“法”是效法,“周”是周全,“循”是遵循。整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对人民有利,就不需要去效法古代的制度;如果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去遵循旧的规矩。
2时代变革与思想创新
社会和自然在不断变化,我们也需要以变化发展的自我来适应这种变化。古代的礼乐制度随着时代变迁而演变,这就告诉我们,时变是非常重要的。先王制定的制度,如果不适应当前的情况,就应该废除。而近代的处事方法如果更加合理有效,我们就应该继承和发扬。
3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
治理国家虽有常规,但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法度要随时势变化,礼节要随习俗调整。这就是一篇改革的宣言,告诉我们改革和创新是历史的常态。只有不断推进改革,才能真正做到有利于民、有利于事业。拒绝改革、拒绝创新,只会被历史淘汰。
我们要铭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勇于改革,敢于创新,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4相关概念对比表
概念 | 解释 | 实例 |
---|
法古 | 效法古代的制度 | 守旧派坚持使用古代的礼仪制度 |
循旧 | 遵循旧的规矩 | 某些行业仍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 |
时变 | 时代的变化 |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科技日新月异 |
改革 | 对现有制度或方法进行改进 | 国家推行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
创新 | 创造出新的思想、方法或产品 | 科技企业推出创新产品,引领市场潮流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