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信”的多元含义详解
作者:任雪(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时间:2025-02-09 07:41:17
阅读57次
谈及文言文中的“信”,其含义之丰富,简直让人叹为观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信”在古文中到底都指代啥。
1诚实与真实
在《曹刿论战》中,“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这里的“信”指的是言语真实、诚实无欺。而在《祭十二郎文》里,“呜呼!其信然邪?”则表示对某事的真实性的确认,意为“的确如此”。
2信任与信用
“信”在文言文中还常用来表示相信、信任,如《促织》中“成述其异,宰不信。”说的是成名讲述奇异之事,县令却不相信。“信”也指信用,如《后序》中的“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意为直接上前责备敌军统帅不讲信用。
3信物与凭证
在古代,“信”还常作为信物、凭证使用,如《中山狼传》中提到“是皆不足以执信也”,意思是这些都不足以作为凭证。而在《孔雀东南飞》中,“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则是指可以拒绝来信,慢慢再说。
4其他含义
除了上述含义外,“信”在文言文中还有使者、送信的人,如《孔雀东南飞》中的用法;消息、音讯,如《柳毅传》中“长天茫茫,信耗莫通”;快信、信件,如《红楼梦》中的“弟于内家信中写明,不劳吾兄多虑”等含义。“信”还有随意、任随的意思,如《琵琶行》中的“低眉信手续续弹”。
5详细含义表格
序号 | 含义 | 例句 |
1 | 言语真实,诚实 | 《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2 | 实在的,真实的 | 《祭十二郎文》:“呜呼!其信然邪?” |
3 | 确实,的确 | 《促织》:“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
4 | 相信,信任 | 《促织》:“成述其异,宰不信。” |
5 | 信用 | 《后序》:“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
“信”在文言文中真可谓是“一词多义”的典范,了解其多重含义,对于阅读和理解古代文献至关重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