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拟”的多重含义解析
作者:冉杰(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时间:2025-02-07 23:54:54
阅读82次
在探讨文言文的奥秘时,“拟”这个字可是个重头戏,它身兼数职,含义丰富。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拟”在文言文中的那些意思,用张雪峰老师那通俗易懂的方式,给大家拆解清楚。
一、比拟与模仿的古典韵味
在《过小孤山大孤山》中,“已非它山可拟”,这里的“拟”便是比拟、比的意思,形容小孤山、大孤山的独特风貌,他山难以相比。而在《后汉书·张衡传》里,“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这里的“拟”则是模仿、模拟,张衡效仿班固之作,创作了自己的《二京赋》。
二、起草与设计的现代应用
别看“拟”在文言文中含义多多,在现代汉语里,它依然活跃。比如我们常说的“拟稿”、“拟方案”,这里的“拟”就是起草、设计的意思,是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三、打算与初步的决策
在文言文中,“拟”还有揣度、初步定下的意思。如《周礼·射人》注中的“行止而拟度焉”,便是指行事前要先揣度一番。而在《明史》中,“拟用左通政”,这里的“拟”则是打算、初步决定的意思。
四、写作与创作的文学表达
在文学领域,“拟”也有其独特的地位。如《谭嗣同传》中的“命君拟旨”,便是起草诏书的意思。而在比拟、模仿的层面,“拟”更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手法,通过模仿前人佳作,创作出新的文学作品。
以下是一张详细列举“拟”在文言文中含义的表格:
序号 | 含义 | 出处及例句 |
---|
1 | 比拟;比 | 《过小孤山大孤山》:“已非它山可拟。” |
2 | 模仿;模拟 | 《后汉书·张衡传》:“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
3 | 起草;设计 | 如“拟稿”、“拟方案” |
4 | 打算;初步定下 | 《明史》:“拟用左通政。” |
5 | 揣度;初步决定 | 《周礼·射人》注:“行止而拟度焉。” |
“拟”在文言文中含义丰富,既有古典韵味,又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掌握这些含义,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文言文、提高文学素养大有裨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