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擢”字含义详解
作者:刘洋(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时间:2025-02-09 01:58:02
阅读66次
在浩瀚的文言文世界里,“擢”字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多重含义。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字的几种常见解释,帮助大家在古文阅读中更加游刃有余。
基本字义:拔、抽
《史记·范雎传》中有言:“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这里的“擢”便是拔、抽的意思,形象地描绘了古代刑罚的残酷。
提拔、选拔
“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这是《谭嗣同》中的一句话,其中的“擢”便是指提拔、选拔。在古代官场,官员的升迁往往与“擢”字紧密相连,它象征着权力的提升和荣誉的加冕。
科举考试得中:擢第
科举时代,考生们经过寒窗苦读,一朝得中,便称“擢第”。这个字眼不仅承载着无数士子的梦想与希望,也见证了古代社会的教育制度与人才选拔机制。
词语 | 解释 | 例句 |
擢第 | 科举考试得中 | (无具体例句,但可根据词义理解) |
擢世 | 超群出众 | (同上) |
擢秀 | 草木茂盛生长,比喻人才出众 | 韦应物《郡斋移杉》诗:“擢干方数尺,幽姿已苍然。” |
擢筋剥肤 | 比喻剥削深重残酷 | (同上,但可根据词义联想相关语境) |
擢冠 | 登第夺魁 | (同上) |
其他含义
“擢”还有耸出、登及等含义,如韦应物《郡斋移杉》诗中的“擢干方数尺”,便是指树干耸拔;而“擢科”、“擢桂”等词语,则是指科举及第的意思。
“擢”字在文言文中含义丰富,既可用于描述物理上的拔、抽动作,也可引申为提拔、选拔等社会行为。了解这些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古代文献,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