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利于民不必法古的出处及意义
作者:冉杰(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时间:2025-02-01 04:19:24
阅读54次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这句话,大家耳熟能详,但知道它出自哪里吗?它来自汉朝刘安的《淮南子》中的《汜论训》。这不仅仅是一句古语,更是一种改革创新的理念,告诉我们,只要对人民有利,对事业有助,就不必拘泥于古法旧规。
《淮南子》与古为新的智慧
《淮南子》这部古籍,汇集了汉初众多思想家的智慧。在《汜论训》这一篇章中,刘安明确提出了改革的思想,强调在面对新情况时,我们应灵活变通,而非固守古法。这种智慧,对于我们今天依然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改革创新的必要性
历史是不断前进的,时代在变,社会在进步。如果我们总是抱着“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念,那么就会被历史所淘汰。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适应新的形势,解决新的问题,推动社会的发展。
传统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尊重传统并不等于排斥创新。传统是我们的根基,创新是我们的翅膀。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我们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发展自己,服务人民。
《淮南子》的启示
回首《淮南子》中的这句名言,它不仅仅是对古人的智慧的一种赞美,更是对我们今人的一种鞭策。它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勇于改革创新,为人民的福祉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出处 | 作者 | 时代 | 篇章 | 核心思想 |
---|
《淮南子》 | 刘安 | 汉朝 | 《汜论训》 | 改革创新 |
名言解读 |
“苟利于民, | 不必 | 法古; | 苟周 | 于事,不必循旧。” |
只要对人民有利, | 就 | 不必 | 效法 | 古人的制度。 |
只要对事业有助, | 就 | 不必 | 沿袭 | 旧有的规矩。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