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号”的多重含义解析
作者:邵丽娜(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时间:2025-02-08 00:22:43
阅读70次
在浩瀚的文言世界里,“号”这个字眼儿,那可是承载了诸多含义,今天咱们就来细细扒一扒。
1号的基本字义
“号”在现代汉语中已是耳熟能详,但在文言文中,它可是个多面手。比如,它可以指代名称,像国号、年号;也能是商店的招牌,如商号、银号;还能表示标志、信号,比如记号、暗号。它还能排定次第,如挂号、编号,甚至表示等级,像大号、中号、小号。
2文言文中的特定含义
在文言文中,“号”还有更多特定含义。比如,它可以表示大声喊叫、呼喊,这在《童区寄传》中就有体现:“因大号,一座皆惊。”同时,它也能表示哭,如《项脊轩志》中的“令人长号不能自禁”。
3号令与命令
“号”还能指代号令、命令,这在古代军事、政治生活中尤为常见。比如《屈原列传》中的“入则与王图论国事,以出号令”,就说明了号令的重要性。
4四、号称与别号
在文言文中,“号”还有号称、别号之意。像《史记·高祖本纪》中的“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就是虚张声势的号称。而《醉翁亭记》中的“故自号曰醉翁也”,则是文人雅士的自封别号。
5五、乐器名:号筒
别忘了,“号”还是一种乐器名,比如号筒。在古代,号筒常用于军队或乐队中,发出具有特定意义的声音,如起床号、集合号、冲锋号等。
下面是关于“号”在文言文中详细含义的表格:
读音 | 词性 | 含义 | 例句 |
---|
háo | 动词 | 大声喊叫;呼喊 | 《童区寄传》:“因大号,一座皆惊。” |
háo | 动词 | 哭 | 《项脊轩志》:“令人长号不能自禁。” |
hào | 名词 | 号令;命令 | 《屈原列传》:“入则与王图论国事,以出号令。” |
hào | 动词 | 号称;称作 | 《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 |
hào | 名词 | 乐器名(号筒) | 如号筒,吹号。 |
“号”在文言文中含义丰富,只有深入理解其多重含义,才能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古代文献。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