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有常而立民为本的出处及意义
作者:邵丽娜(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时间:2025-02-02 00:13:28
阅读51次
“治国有常,而立民为本”,这句话出自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所著的《淮南子·汜论训》。作为一部重要的道家哲学文献,《淮南子》汇集了汉初众多思想家的智慧,而这句话更是其中的精髓所在。
《淮南子·汜论训》的概述与背景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由刘安及其宾客共同编撰。全书内篇论道,外篇杂说,今存二十一篇,大抵为原书的内篇部分。刘安,汉高祖刘邦之孙,不仅是文学家、思想家,还是中国豆腐的创始人,其学术贡献与实践精神并重。
原文解读与思想内核
原文通过鲁昭公、阳陵国侯等历史故事,阐述了礼乐、法制的变革与适应性。其中,“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一句,明确指出了国家治理的根本原则——利民。这意味着,一切政策、法律的制定与执行,都应以民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当代意义与实践
这一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党和国家始终把人民放在首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解决民生问题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从制定政策法律到实现人民共享成果,都体现了“立民为本”的原则。这不仅是对传统智慧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坚守与彰显。
总结与启示
“治国有常,而立民为本”,这不仅是古人的智慧结晶,也是我们今天应该坚守的原则。作为新时代的公民,我们应该深刻理解并践行这一思想,为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表格:
篇目 | 作者 | 时代 | 主要内容 | 核心思想 |
---|
《淮南子·汜论训》 | 刘安 | 西汉初年 | 论述国家治理与利民原则 | 治国有常,而立民为本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