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鄙”字多义详解
作者:孟小丽(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时间:2025-02-07 10:13:05
阅读52次
在文言文中,“鄙”这个字可谓是含义丰富,掌握它的多重意思对于理解古文至关重要。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鄙”字。
1边远之地
在《为学》中,“蜀之鄙有二僧”,这里的“鄙”指的就是边远的地方。想象一下,四川的边远山区,两位僧人,一个贫穷,一个富有,这便是“鄙”在此处的妙用。
2鄙陋与鄙俗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是《曹刿论战》中的名句,意指当权者目光短浅,缺乏远见。而《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鄙贱之人”,则表达了自谦和对对方的尊敬。这里的“鄙”均含有鄙陋、鄙俗之意。
3轻贱与鄙视
在《孔雀东南飞》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这里的“鄙”指的是轻贱。而在《训俭示康》中,“孔子鄙其小器”,则表达了鄙视、轻视的态度。
4详细字义表格
序号 | 意思 | 例句及出处 |
1 | 边远的地方 | 《为学》:“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
2 | 鄙陋,鄙俗 | 《曹刿论战》:“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3 | 轻贱 | 《孔雀东南飞》:“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
4 | 鄙薄,轻视 | 《训俭示康》:“孔子鄙其小器。” |
5 | 周代地方组织单位 | 五百家为一鄙,有鄙师掌政令祭祀。 |
5四、谦词与贬义
“鄙”还常作谦词使用,如《滕王阁序》中的“敢竭鄙诚”,便是自谦之词。但需注意,它也有品质低劣、阴险狡诈的贬义用法,如“卑鄙”一词。
6总结
“鄙”在文言文中含义多样,从边远之地到鄙陋、轻贱,再到鄙视与谦词,每一个意思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掌握这些意思,对于深入理解古文大有裨益。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多加留意,灵活运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