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通假字详解
作者:聂勇(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时间:2025-02-09 18:26:29
阅读65次
在历史的长河中,《荆轲刺秦王》这一故事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战国末年的天空。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篇文章中的通假字,这可是理解古文的一把钥匙。
1通假字概览
《荆轲刺秦王》中,通假字的使用颇为频繁,它们如同古文中的密码,等待着我们去解码。下面,老师就来一一揭晓这些通假字的真面目。
原文 | 通假字 | 释义 |
秦王必说见臣 | 说 | 通“悦”,高兴 |
愿大王少假借之 | 少 | 通“稍”,稍微 |
请辞决矣 | 决 | 通“诀”,告别 |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 奉 | 通“捧”,双手捧着 |
秦王还柱而走 | 还 | 通“环”,绕 |
... | ... | ... |
(注:表格中仅列举了部分通假字,完整内容请查阅原文)
2文章背景
《荆轲刺秦王》出自《战国策·燕策三》,讲述了战国时期荆轲为报燕国之恩,勇刺秦王嬴政的悲壮故事。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更展现了荆轲重义轻生、勇于牺牲的精神。
3故事梗概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着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的首级前往秦国。在咸阳宫,他图穷匕见,试图刺杀秦王,但最终失败身亡。这一壮举虽未成功,却永远铭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
4总结
通过对《荆轲刺秦王》中通假字的解读,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文,更能深入体会到文章背后的历史情感与人文精神。这些通假字,如同古文中的密码,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人的智慧与情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