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悉”字含义详解
作者:蒋丽丽(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时间:2025-02-07 13:26:30
阅读51次
“悉”字在文言文中,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词汇,掌握其多种用法,对于理解古文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一一解析“悉”在文言文中的几种主要意思。
1详尽叙述与了解
“悉”字在文言文中,常用来表示详尽地叙述或了解。如东汉许慎在《说文》中解释:“悉,详尽也。”又如南朝梁萧统在《文选》序中提到:“文亦宜然,随时变改,难可详悉。”这里的“悉”均指详尽地了解或叙述。
2全都、全部
作为副词,“悉”常用来表示“全都、全部”的意思。如晋代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悉如外人。”意指全部都像外面的人一样。又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悉以咨之。”表示全部的事情都要咨询他们。
3尽其所有
“悉”字还可以表示“尽其所有”的意思。如《谷梁传·宣公十五年》中提到:“以公之与民已悉矣。”意指公家与百姓已经竭尽所能了。又如宋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描述:“悉浮以沿江。”表示把所有的船只都沿江漂浮起来。
以下是一个详细列举“悉”字在文言文中用法的表格:
词性 | 意思 | 例句 |
形容词 | 详尽 | 悉,详尽也。——东汉·许慎《说文》 |
副词 | 全都、全部 | 悉如外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
动词 | 详尽地叙述 | 书不能悉意。——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
动词 | 详尽地知道、了解 | 丞相亮其悉朕意。——《三国志·诸葛亮传》 |
动词 | 尽其所有 | 以公之与民已悉矣。——《谷梁传·宣公十五年》 |
“悉”字在文言文中具有多种含义,掌握其用法对于深入理解古文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灵活运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