讫在文言文含义详解
作者:莫小晴(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时间:2025-02-09 06:22:03
阅读45次
谈及“讫”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咱们得先从它的几个核心含义说起。
1完毕;完尽
在文言文中,“讫”最常出现的含义便是“完毕;完尽”。例如,《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中的“与山僧饭讫而去”,意为吃完饭就走了。《书·秦誓》里也有“民讫自若”,说的是民众依然如故。这些例子都清晰地展示了“讫”作为动词,表示动作或事件的结束。
2始终;终究
除了表示结束,“讫”还可用作副词,意为“始终;终究”。在《汉书.西域传》中,“而康居骄黠,讫不肯拜使者”,这里的“讫”便表达了康居国始终不肯拜见使者的意思。
3通“迄”,至;到
“讫”在文言文中还通“迄”,意为“至;到”。《尚书.禹贡》中的“声教讫于四海”,便是说教化之声传遍了四海。
4讫基本字义
在现代汉语中,“讫”的基本字义同样与结束有关,如“收讫”、“付讫”等,均表示某项事务已经处理完毕。
5详细含义对照表
词性 | 含义 | 例句 |
动词 | 完毕;完尽 |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与山僧饭讫而去。 |
副词 | 始终;终究 | 《汉书.西域传》:而康居骄黠,讫不肯拜使者。 |
动词(通假) | 至;到 | 《尚书.禹贡》:声教讫于四海。 |
名词 | (事情)完结 | 收讫、付讫 |
动词 | 截止 | 起讫 |
“讫”在文言文中含义丰富,既可作为动词表示结束,也可作为副词表达始终不变的态度,还能通假为“迄”,表示到达之意。掌握这些含义,对于理解古代文献大有裨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