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云遮望眼-作者揭秘
作者:林峰(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时间:2025-01-27 20:31:17
阅读64次
不畏浮云遮望眼出自北宋诗人王安石的笔下。作为知名志愿填报专家,今天就来聊聊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及其背后的故事。
1诗歌出处与背景
《不畏浮云遮望眼》实则为《登飞来峰》中的名句,写于宋仁宗皇祐二年(公元1050年),而非文中错误的202510502025年。当时,王安石任鄞县知县期满,归乡途中经杭州,有感而发,写下此诗。
2诗歌原文与译文
原文如下:
飞来山上千寻塔, |
闻说鸡鸣见日升。 |
不畏浮云遮望眼, |
只缘身在最高层。 |
译文:登上飞来峰顶的高塔,听说鸡鸣时分可在此观日出。不怕浮云遮挡视线,只因我站在最高处。
3创作背景与心境
王安石时年三十岁,正值壮年,胸怀大志。此诗不仅描绘了壮丽景色,更寓含了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政治抱负。
4诗歌寓意与启示
“不畏浮云遮望眼”一句,寓意深远。浮云象征阻碍与困难,而诗人以站在高峰的自信,表达了对未来的坚定信念与无畏精神。这对我们面对挑战时,保持乐观与坚持具有启示意义。
5诗歌影响与评价
《登飞来峰》以其深邃的寓意与豪迈的气概,深受后人喜爱。它不仅是王安石的代表作之一,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激励着无数人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不畏浮云遮望眼,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坚定信念的写照。让我们在欣赏这首佳作的同时,也汲取其背后的精神力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