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诗句解析
作者:龙燕(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时间:2025-02-18 19:41:00
阅读28次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句诗出自近代伟大诗人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描绘了青年时期毛泽东与同学们在湘江中游泳,豪情壮志、意气风发的场景。下面,老师将从不同角度为您详细解析这句诗的内涵与背景。
1诗句直译与意境
诗句直译为:可曾记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它不仅描绘了生动的游泳场景,更寓意着青年毛泽东及同伴们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无畏精神,以及改变国家命运的壮志豪情。
2原文与译文对照
以下是《沁园春·长沙》的部分原文与译文对照,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诗句所在篇章的意境:
原文 | 译文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 深秋季节,我独自站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滔滔的湘水向北奔流。 |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 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 可曾记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行船? |
3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人,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当代杰出的诗人。
4诗句背后的故事
这句诗背后,是毛泽东与同学们在湘江游泳时的真实经历。他们不仅在水中锻炼身体,更在思想上碰撞出火花,共同探索国家的前途与命运。
5总结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不仅是一句描绘游泳场景的诗句,更是毛泽东及同伴们青年时期豪情壮志的写照。它激励着我们面对困难与挑战时,要勇往直前,不断追求卓越与成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