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皆”字含义详解
作者:林志颖(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时间:2025-02-08 16:09:39
阅读40次
在浩瀚的文言文世界里,“皆”字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丰富的含义。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字的那些事儿。
1核心含义:都是
在文言文中,“皆”最基本的含义就是“都,都是”。无论是《战国策》中的“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还是苏轼《石钟山记》中的“所在皆是”,都生动诠释了这一含义。它如同现代汉语中的“全部”,简洁明了。
2通假用法:通“偕”,一同
“皆”在文言文中还有通假用法,通“偕”,意为“一同”。如《仪礼·聘礼》中的“皆行至于阶让”,这里的“皆”便是与“偕”同义,表示一起行动。这一用法虽然不如“都是”常见,但在特定语境下,却能让文字更加生动有趣。
3详细例证分析
出处 | 原文 | 含义 |
《战国策·齐策》 | 皆以美于徐公 | 都认为(比徐公美) |
《左传·隐公元年》 |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 | 都尝过(我的食物) |
《仪礼·聘礼》 | 皆行至于阶让 | 一起走到台阶前谦让 |
《柳毅传》 | 左右皆流涕 | 身边的人都流泪了 |
《游黄溪记》 | 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 | 从这里往南几里,地形都一样 |
4总结提升
通过对“皆”字在文言文中的含义及用法的梳理,不难发现,这个看似简单的字,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文言文中表达“都”这一概念的常用词,还能在特定语境下,通假为“偕”,增添文字的韵味。掌握了这个字的用法,无疑能让我们在阅读和理解文言文时,更加得心应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