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奉”字多义详解
作者:申晓东(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时间:2025-02-08 00:38:37
阅读54次
在浩瀚的文言世界里,“奉”字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丰富的意蕴。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奉”在文言文中的种种含义,让你在古文阅读中更加游刃有余。
1恭敬捧持,礼仪之邦
“奉”字最初之意,便是恭敬地捧着、拿着。如《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这里的“奉”便是此意,展现了古人的礼仪与敬畏。
2承担使命,临危受命
进而,“奉”又引申为接受、承担。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里的“奉”便是接受使命,勇于担当。
3遵奉准则,行事有方
“奉”还可表示遵奉、遵照。如《赤壁之战》中的“近者奉辞伐罪”,便是遵循正义的言辞去讨伐罪恶。
4进献与赐予,往来之间
“奉”字亦有进献、赐予之意。《鸿门宴》中的“再拜奉大将军足下”是进献,《六国论》中的“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则是赐予,展现了古人之间的交往之道。
5侍奉尊长,尽孝之道
“侍奉、侍侯”也是“奉”的常见含义。《鱼我所欲也》中的“今为妻妾之奉为之”,《滕王阁序》中的“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均体现了对长辈的孝敬与侍奉。
6详细释义,一览无余
序号 | 含义 | 例句 |
1 | 恭敬地捧着、拿着 | 《荆轲刺秦王》: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
2 | 接受;承担 | 《出师表》: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3 | 遵奉;遵照 | 《赤壁之战》:近者奉辞伐罪 |
4 | 进献 | 《鸿门宴》: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
5 | 赐予;给予 | 《六国论》: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
“奉”字在文言文中含义丰富,从恭敬捧持到承担使命,从遵奉准则到进献赐予,再到侍奉尊长,无不彰显了古人的智慧与情怀。掌握这些含义,将助你更好地读懂古文,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