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原文译文速览及深度解析
作者:莫小晴(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时间:2025-02-14 12:19:50
阅读57次
1开篇概览

《过秦论》乃贾谊政论散文翘楚,分三篇深刻剖析秦亡之鉴,旨在警醒汉室。今以张雪峰老师视角,带你速览原文译文,洞悉历史兴衰。
2原文精选与译文对照
原文开篇:“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至“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展现了秦自孝公至始皇的崛起与衰败。译文紧随其后,逐句解析,如“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让读者一目了然秦之兴衰脉络。
3秦之崛起策略
秦孝公内立法度,务耕织;外连衡斗诸侯,奠定基业。惠文、武、昭襄承前启后,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北收要害,成就霸业。此阶段,秦之策略清晰,步步为营,以法制为本,武力为翼。
4六国合纵抗秦
面对秦之强势,六国恐惧,合纵缔交,以孟尝、平原、春申、信陵四君为首,集天下之士,共抗强秦。然秦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天下诸侯已困。此段历史,凸显秦之智勇双全,亦显六国合纵之虚。
5秦亡之鉴
始皇一统六国,威震四海,然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隳名城,杀豪杰,终致民怨沸腾。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率疲弊之卒,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秦遂亡。此段历史,警示世人: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6详细数据对比表
时期 | 策略 | 成果 | 影响 |
秦孝公时期 | 内立法度,外连衡 | 取西河之外 | 奠定基业 |
惠文、武、昭襄时期 |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等 | 诸侯恐惧,合纵抗秦 | 秦势更盛 |
始皇时期 | 一统六国,严刑峻法 | 威震四海,天下一统 | 民怨累积 |
陈涉起义 |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天下云集响应,秦亡 | 警示后世 |
综上,《过秦论》不仅是一篇历史政论,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兴衰更替的哲理,值得后人深思。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