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详解
作者:龙燕(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时间:2024-12-05 22:45:45
阅读114次
在探讨事物的说明方法时,我们经常会遇到下定义和作诠释这两种方式。虽然它们都以简洁的语言阐述事物,但实则有着显著的不同。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剖析这两者的具体差异。
本质属性的揭示
下定义,顾名思义,就是要给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它用精确的语言,直接指出被说明对象的核心特点,以此与其他相似对象区分开。比如,我们说“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教学方法”,这里就明确界定了统筹方法的本质。相比之下,作诠释则更侧重于对事物某一方面的特性进行解说,它并不全面揭示本质,而是聚焦于事物的外观、性质、成因、功用等。
语言表述的差异
从语言表述上看,下定义通常采用判断句式,形式较为固定,语言要求严格,追求科学性和严密性。而作诠释则更为灵活,可以使用多种句式来表达,语言相对通俗易懂,更注重于解释和说明。
内容完整性的要求
在内容的完整性上,下定义要求所给定义与被定义对象的外延完全相等,也就是说,定义要全面且准确地涵盖对象的所有内涵。而作诠释则没有这样的严格要求,它只需要揭示出对象的一部分内涵即可,解释的内容与被解释的对象在外延上可以不完全对应。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这两者的区别,我们可以参考以下表格:
区别点 | 下定义 | 作诠释 |
---|
本质属性揭示 | 直接、全面 | 间接、部分 |
语言表述 | 判断句式,严密 | 多种句式,通俗 |
内容完整性 | 要求高,全面涵盖 | 要求低,部分涵盖 |
应用场景 | 科学定义、概念界定 | 事物解释、性质说明 |
逻辑严密性 | 强,定义与对象可互换 | 弱,解释与对象不可互换 |
下定义和作诠释虽然都是说明事物的方法,但它们在揭示本质、语言表述、内容完整性以及应用场景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目的来选择合适的说明方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