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夜读简斋集潭州诸诗感赋》全诗解析
作者:欧阳(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时间:2025-02-06 09:37:50
阅读59次
陈寅恪的《夜读简斋集潭州诸诗感赋》是一首深具历史感慨的七言律诗。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因为它的艺术成就,更因为它背后所蕴含的家国情怀和个人遭遇。
《夜读简斋集潭州诸诗感赋》全诗如下:“我行都在简斋诗,今古相望转自疑。只谓潭州烧小劫,岂知扬獠舞多姿。还家梦破恹恹病,去国魂销故故迟。谁挽建炎新世局,昏灯掩卷不胜悲。”这首诗表达了陈寅恪在阅读陈与义潭州诗作时的深切感受,诗中透露出对家国命运的关切和对个人遭遇的无奈。
陈寅恪,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巨擘,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等多重身份于一身。他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使他成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的四大哲人之一,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夜读简斋集潭州诸诗感赋》的创作背景十分特殊。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陈寅恪自香港逃难至桂林,途中经过长沙——他的出生地。然而,此时的长沙已经历了“文夕”大火的浩劫,成为一片废墟。这种景象无疑触动了陈寅恪内心深处的情感,使他联想到宋代诗人陈与义在靖康元年金兵侵宋时的遭遇。两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却面临着相似的家国困境,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构成了这首诗深沉的底色。
陈寅恪的《夜读简斋集潭州诸诗感赋》不仅是一首优秀的七言律诗,更是一部凝聚了深厚历史情感和个人遭遇的史诗。它让我们在欣赏诗歌艺术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对家国的深沉眷恋和无限忧虑。这首诗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文学成就,更在于它所承载的历史记忆和人文精神。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