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引”字含义详解
作者:纪冬(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发布时间:2025-02-07 15:25:43
阅读48次
在文言文中,“引”字含义多样,掌握其精髓对于理解古文至关重要。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引”字。
1总体概述
“引”在文言文中,既可作为动词表示动作,也能作为名词指代特定事物。其含义广泛,涉及拉开、延长、牵引、延请等多个方面。
2动词含义详解
拉开(弓):如《塞翁失马》中“丁壮者引弦而战”,意为拉开弓箭准备战斗。
延长;伸长:《三峡》中“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形容猿猴长啸声延长,凄凉异常。
拉;牵引:《廉颇蔺相如列传》里“左右欲引相如去”,表示欲将蔺相如拉走。
延请:同样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指以隆重礼节延请蔺相如。
带领:《垓下之战》描述“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即项羽带领军队向东撤退。
3其他常见含义
序号 | 含义 | 例句及出处 |
1 | 招出;牵连 | 《苏武传》:“虞常果引张胜。” |
2 | 拿;举 | 《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酌。” |
3 | 招引;引来 | 《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 |
4 | 避开;退却 | 《赤壁之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
5 | 长度单位 | 古代以十丈为一引,如《三国志》等古籍中均有提及。 |
4总结
“引”字在文言文中含义丰富,掌握其多种用法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古文。无论是作为动词还是名词,它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帮助大家更好地把握这个字的精髓。
阅读全文